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英语组 >> 正文
论文--跨文化意识
15-04-16 09:56:47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邹俊芳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承栽的内容,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引导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教学途径

      一、引言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增加了一项“文化”的目标要求,提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正如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ido)在他的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句子意义及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文化意识”的研究,形成有效的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一)领略不同的文化风情,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很多电影或录像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某个方面的缩影。通过欣赏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例如,在讲授NSEFC Book2 Unit5 Music 时,教师可以播放以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为主题的演唱会或相关电影,让学生切实感受英语国家人们在音乐欣赏上的爱好和特点,感受其人文气息。当然,教师也可以同时播放中国传统的经典民歌,引导学生将国外的音乐同中国传统的民歌相比较,领略不同的文化风情,使学生以更宽广的胸怀包容文化差异并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介绍文化背景,开拓学生视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NSEFC 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从而开拓学生视野。
(三)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 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四)总结归纳中西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 代表religion,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几年来,笔者一直在尝试、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1. 词汇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 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时)。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红糖是brown sugar, 不是red sugar;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He looks blue. 译为”他看上去情绪低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2. 语法、句法的渗透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下面的例子来自一篇阅读理解,介绍未来的数字时代: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 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在引导学生理解英语长句时,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
(二)更新教育理念,做好教学设计,系统教授文化知识
语言和文化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显性的、可测试的,而文化是渗透性的,无处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显现。《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教师应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策略纳入教学设计,整体规划和构想文化内容,系统教授文化知识。例如,NSEFC Book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的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设想自己将去旅游,分组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加拿大的风俗习惯、日常交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资料,然后与中国的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去加拿大旅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交流时该如何恰当的表达。在Leading-in部分,让学生角色扮演,然后教师评价。在Listening and completing部分播放一段有关国际间旅游发生用语失误的视频,让学生纠正,强化文化差异意识,因为真实的语言材料能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Detail-reading的后段可设计小组活动, 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Writing 部分可以是学生给将去加拿大旅游的朋友写信,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及应注意的文化事项。
(三) 重视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读,你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只凭一本教科书是很难真正打开学生英语学习之门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因此,英语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语报刊和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让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从不同的读物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在选材方面,一是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要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使所选材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知识,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例如,下面的对话节选自一篇阅读理解:“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 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 “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u.” 要充分理解这个语篇才会知道:一、“他们把水浇在我脸上”一句,它实指父母将新生婴儿抱到教堂受洗礼时,牧师将水浇在小孩脸上。二、“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顾她”,此句暗指在教堂举行婚礼。三、“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它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向棺木撩土再进行埋葬的背景知识。如果阅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幽默。
        再如,有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方人的年龄跨度问题,其中有一句:Alice said :“It makes me angry when people say: Granny, you look younger for your age”,有关问题是:The reason why Alice got angry was that _____. 正确答案是:She hates being thought old. 有些同学对此不理解。其实这里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不能称西方老太太为 “granny ”,而应直呼其名“Alice ”;第二个错误,西方女人对年龄问题很敏感,即使60、70岁的老人也不认为自己老,自然不喜欢别人称她老。可见,影响阅读能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为文化包含着很多历史、宗教等知识。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外国历史、风俗、最新科技等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四)组织课外活动,巧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毕竟有限。教师除了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组织英语演讲赛、英文小品大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歌曲电影欣赏、阅读英文小说、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来充实英语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第二课堂的文化教学作为文化导入的补充。为那些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校本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意识。
 
        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备注:2012年5月获梅州市中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 仿中求新在高中英语话题写作中的 整体应用
下一篇: 录像课的教学设计(邹俊芳)

粤ICP备1300707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丽都中路 邮编:514021 (0753)2242529
MAIL:mzszxzzx@gd.meizhou.cn 2005-2015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版权所有